農會是中華民國的農民社團法人組織,也是經營多功能、多目標、連環相輔性的綜合性事業體,其性質兼具教育性、經濟性、金融性、社會性。臺灣在日治時期已有農會組織,當時的農會是民間組織,無法律依據,也無經濟基礎,主要以農業改良發展為目的。各級農業會於1946年4月完成改組,旋即依照中華民國法令劃分為農會及合作社,並於當年8月完成,其後,復於1949年12月合併稱為農會。
梧棲農會最早起源於民國11年4月5日創立有限責任「梧棲街信用組合」,至民國35年4月全省農會改組,更名為「梧棲鎮農會」,民國99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改制升格直轄市,依農會法變更為「臺中市梧棲區農會」。
農業是國家發展、人民生活及生態保育的根基,放眼國際,每個國家都需要農業,也都重視農業。農會一直是政府農業施政的重要推動環節,為農民福祉所寄託;梧棲區農會利用農業生產科技、生活體驗、生態景觀及地方文化特色等農業的核心知識或競爭能力,並利用資訊與網路,推動知識管理與行銷,發展休閒農漁業,活絡農漁村經濟,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以及永續收益。 走過百年,梧棲區農會服務的對象已從過去的農村與農民,擴大到產業價值鏈,農會的角色像是串起珍珠的那條線,配合在地產業,透過農會的組織通路、包裝與行銷送到消費者手中,不但提升農民收益,也帶動了產業發展,讓人民受益,生活更美好。




